综合资讯
服务热线:400-6666-890
周一到周五,8:30—17:30

氢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及制备方法

来源:易再生网
发布时间:2017-08-24
【摘要】氢氧化铁,化学式Fe(OH)3,为棕色或红褐色粉末或深棕色絮状沉淀或胶体,用来制颜料、药物,用作净水剂(胶体时),也可用来做砷的解毒药等。
  氢氧化铁,化学式Fe(OH)3,为棕色或红褐色粉末或深棕色絮状沉淀或胶体,用来制颜料、药物,用作净水剂(胶体时),也可用来做砷的解毒药等。
  棕色或红褐色粉末或深棕色絮状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分散系为胶体。密度3.4~3.9g/cm3。具有两性但其碱性强于酸性, 新制得的氢氧化铁易溶于无机酸和有机酸,亦可溶于热浓碱。[1]
 
  中文名 氢氧化铁 英文名 IRON TRIHYDROXIDE 别    称 三氢氧化铁 化学式 Fe(OH)3 分子量 106.867 CAS登录号 1309-33-7 EINECS登录号 243-746-4 熔    点 757℃(25kpa) 水溶性 难溶于水 密    度 3.4~3.9g/cm? 外    观 棕色或红褐色粉末或深棕色絮状沉淀 应    用 净水剂和砷的解毒药等 安全性描述 不应与人体表面接触
  化学性质
 
  具有两性但其碱性强于酸性,新制得的氢氧化铁易溶于无机酸和有机酸,亦可溶于热浓碱。极强氧化剂(如次氯酸钠)在碱性介质中,能将新制的氢氧化铁氧化成+Ⅵ氧化态的高铁酸钠Na2FeO4。加热时逐渐分解而成氧化铁和水。不溶于水、乙醚和乙醇,溶于酸,在酸中的溶解度随制成时间的长短而定,新制的易溶于酸,若放置时间长,则难溶解。氢氧化铁可用来制颜料、药物,也可用来做砷的解毒药等等。
 
  低于500摄氏度时完全脱水成氧化铁。加热分解。氢氧化铁在烘干时易分解,但温度不高时不完全,也就是逐渐失水。但在低于500摄氏度时能达到完全脱水成氧化铁。没有一个明确的失水分解温度。
 
  由可溶性铁盐溶液加氨水沉淀来制取氢氧化铁或由氯化铁、硝酸铁溶液加入氨水沉淀而制得。其粒子大小在1 nm到100 nm之间时会形成胶体。胶状沉淀的水合氧化铁(Ⅲ)有较强的吸附性能。
 
  氢氧化铁(化学式:Fe(OH)3)是铁的氢氧化物,由三价铁离子(Fe3+)和氢氧根离子(OH?)生成: Fe3++ 3OH?=Fe(OH)3↓
 
  也可以由氢氧化亚铁[Fe(OH)2]氧化得来:
 
  4Fe(OH)2+O2+2H2O=4Fe(OH)3
 
  Fe(OH)3它是一种红褐色沉淀,成分一般看作是铁(Ⅲ)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水合物。加热分解成氧化铁和水:2Fe(OH)3=△=Fe2O3+ 3H2O新沉淀出来的水合氧化铁(Ⅲ)易溶于无机酸,也略溶于碱溶液中生成铁(Ⅲ)酸盐(FeO+)。这类铁酸盐也可以从氧化铁(Ⅲ)和碱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或碳酸盐的熔融混合物中制得。氢氧化铁(Ⅲ)是一个未确知的化合物,氨水或碱溶液作用于铁(Ⅲ)盐溶液所得到的红棕色或黄棕色沉淀,经X射线晶体学研究是非晶态的,它含有可变量的水。一般认为该沉淀含有FeO(OH),至少有两种结晶变体:α-FeO(OH)(针铁矿)和γ-FeO(OH)(纤铁矿),铁的正常生锈产生的是γ-变体。
 
  Fe3+水解形成Fe(OH)3的过程中,会产生包含2个3个或更多铁原子的物质,中间由叫做羟桥的氢氧根连接,不断生长,最终生成沉淀。
 
  氢氧化铁的两性电离:
 
  酸性:
 
  Fe(OH)3==(可逆)==H++FeO2-+H2O
 
  FeO2-+H2O==(可逆)==[FeO2(OH)]2-+H+
 
  [FeO2(OH)]2-==(可逆)==H++FeO33-
 
  碱性:
 
  Fe(OH)3+6H2O==(可逆)==[Fe(H2O)6]3++3OH-
 
  所以,氢氧化铁既是一种三元弱碱,又是一种三元弱酸。其中FeO2- + H2O又常写作[Fe(H2O)2(OH)4]-,[FeO2(OH)]2-又常写作[Fe(H2O)(OH)5]2-,FeO33-又常写作[Fe(OH)6]3-。
 
  化学方程式
 
  可溶性碱和铁盐溶液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硫酸钠:
 
  6NaOH +Fe2(SO4)3= 2Fe(OH)3↓ + 3Na2SO4
 
  氢氧化亚铁与氧气反应: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受热分解产物及方程式:
 
  2Fe(OH)3 ==△== Fe2O3 + 3H2O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OH)3 + 3H+= Fe3++ 3H2O[1]
 
  制备方法
 
  胶体
 
  (1)取一个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
 
  氢氧化铁的丁达尔效应
 
  氢氧化铁的丁达尔效应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 ~ 6滴饱和氯化铁溶液。
 
  (3)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此时即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丁达尔效应。[1]
 
  固体沉淀
 
  在试管里注入少量氯化亚铁溶液,再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若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在液面以下而且有大量硫酸根存在,会生成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转瞬形成灰绿色沉淀(但绝对不是Fe6(SO4)2(OH)4O3或不只是它,实验证明,有BaCl2存在仍然生成灰绿色沉淀),最后还会氧化成Fe(OH)3氢氧化铁红色沉淀
 
  注:因为其在被氧化过程中会出现二价铁与三价铁并存现象因而使其显灰绿色
 
  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Fe(OH)2白色沉淀转化成红褐色Fe(OH)3沉淀,方程式为: FeCl2+2NaOH=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1]
776打印本文【责任编辑:姜雯】
易再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易再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易再生网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易再生网编辑部联系(400-6666-890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易再生网”,如不注明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3)本网评论版块中各网友的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延伸阅读

二维码 二维码

头条推荐

本周热点资讯TOP 10

行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