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服务热线:400-6666-890
周一到周五,8:30—17:30

中国环境:今年预计报废家电两亿台,以旧换新让旧家电焕发绿色新生机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程梓桐
发布时间:2022-07-21
【摘要】北京苏宁易购发布的家电以旧换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今年以来北京地区已有超过1.2万用户享受到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较去年同期增长22%,补贴额已超过600万元。有效调动了北京市民家电消费的积极性,也成为北京家电市场复苏的重要推动力。 推动家电以旧换新
北京苏宁易购发布的家电以旧换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今年以来北京地区已有超过1.2万用户享受到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较去年同期增长22%,补贴额已超过600万元。有效调动了北京市民家电消费的积极性,也成为北京家电市场复苏的重要推动力。
推动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是促进“低碳经济”“绿色消费”的一大抓手。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在稳住消费恢复势头方面有哪些举措时,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在促进消费回稳方面,汽车、家电和餐饮等是传统消费的重要支撑。家电方面,商务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完善绿色智能家电标准,推进安装、维修全链条服务标准化,支持发展废旧家电回收利用。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家电保有量已超过21亿台,按照每年超20%的淘汰率测算,2022年报废量预计超过两亿台。
近年来,随着废旧家电回收体系的建成和完善,已有越来越多的废旧家电经过回收利用转化为再生资源,重新进入经济循环。而多地家电以旧换新和绿色消费政策的实施,也加快了人们给家电更新换代的步伐。
政策利好,加快释放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潜力
国家出台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消费刺激政策并不是新鲜事。

2009年,财政部等七部委印发《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明确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州和长沙等9个试点省市施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列入补贴产品范围的品种包括电视机、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空调、电脑等5类。

2010年,商务部等部委又联合印发《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修订稿)》,进一步促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联合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鼓励引导消费者更换或新购绿色节能家电,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智能家电等消费品予以适当补贴。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指出,要加快释放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潜力,在全国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鼓励有条件地方予以资金和政策支持,完善绿色智能家电标准,支持发展废旧家电回收利用。
政策是利好的,但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实行,居家办公的上班族和需要上网课的学生越来越多,催生了电脑、平板的消费需求,做核酸扫码等也催生了智能手机的消费上涨。有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彩电、冰箱等传统大件,呼吁补贴范围可以扩大到“新三件”以及3C数码领域,考虑更多人的需求。
持续发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家电的更新换代,畅通废旧家电回收利用渠道是重要一环。
国务院近日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特别提及鼓励家电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6家开展2022年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的企业,明确目标回收总量达1696万台,包括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4大品类。
近年来,全国各地和家电企业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都在持续发力着。
为响应国家“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海尔首创行业“回收—拆解—再利用”绿色循环闭环体系。目前,海尔回收网络已整合3.2万家线下门店、100余个物流配送中心。同时,海尔打造的中国家电循环产业首座互联工厂项目一期投产后,每年可拆解200万台废旧家电,改性造粒3万吨。
今年3月,美的集团发起“化作青绿——2022美的绿色回收行动”,针对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4类大家电产品,不限品牌,提供“绿色回收+换新补贴”双重优惠让利用户。
 
今年6月,格力电器启动新一轮“以旧换新”和“废旧空调回收”活动,覆盖所有空调品牌的相应老旧产品,用户在购买格力新机时可享受不同补贴金额。
       江苏省于近日启动“苏新消费·绿色节能家电促消费专项活动”,派发两亿元财政补贴推动绿色节能家电消费。自7月9日起,消费者在江苏省内的137家苏宁易购自营门店,选购指定节能家电可享10%的政府补贴。 
586打印本文【责任编辑:小易编辑】
易再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易再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易再生网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易再生网编辑部联系(400-6666-890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易再生网”,如不注明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3)本网评论版块中各网友的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二维码 二维码

头条推荐

本周热点资讯TOP 10

行业人物